换博客框架的感受

十月 04, 2025 / W1ndys / 170阅读 / 0评论

2025年10月3日前后,正式部署了halo这个博客框架,第一次接触动态框架,接触有后台管理面板的框架,感觉很好用,尤其是博客主题数据无缝切换适配

不过最大的区别还是部署简单,docker一拉就完了,Hexo要部署一大堆配置一大堆环境

回想起大一那时候,第一次接触博客这个东西,当时跟着网上大佬的教程部署了Hexo,最开始什么也不会,光是Git push就花了三天时间才解决,由于那时候没有服务器,只能选择无服务部署,相对的部署难度也比动态服务器更大

大一大二那时候,越折腾越开心,搭建起框架之后,随着博客的使用,逐渐学会了Github,脚本相关内容,提升了生产效率,伴随着接触了其他技术栈像Python脚本等等,也了解过其他博客或文档框架例如vuepress,vitepress,mkdocs-material,想起那时候,总是想着美化博客,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魔改样式布局,经常忙碌到半夜,大二暑假留校,换新博客框架的时候,看配置文档改配置改到半夜三点,那时候看的津津乐道,热情很高。

遇到一个小bug,改来改去始终改不好,最后发现只是一个配置的问题,那种开心实在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

后来,不甘于只使用Github托管,了解到了静态部署平台Vercel,Netlify,cloudflare等等还有好几个。了解到了Github action workflows自动部署,实现了Github托管源码,然后部署平台渲染页面的工作流程,不怕文件丢失了

后来经过各种美化,最后还是回归了原生态,美化的尽头是原生,我现在的态度已经完全变成了“好用,方便,简洁”而不是之前的“好看,花哨”了

大二的时候做的Easy-QFNU(一个类似学校生活指南的wiki),开始了解mkdocs-material这个文档框架,由于用户社区和开发者都是外语,不得不开着翻译交流,一个小问题能讨论两个星期,最后解决掉的开心也无法表达,开发者社区也很友好,无论是多小的问题总能耐心的回复我

再后来大三了,就没什么时间记录博客了,专注于Python机器人开发,脚本开发。做出了抢课脚本,那是我最开心的一段时间,因为我从大一还没入学的时候刷到B站有抢课脚本的视频就幻想,就仰慕我也有这种能力,现在我终于有这方面的技术了。印证了那句“现在的我,正是多年前我所仰慕的人”。只有我明白,那不只是写代码那么简单,还需要分析网络请求流程,还有访问序列,加解密,网页解析等内容,果然知识都是连带的,学会一个就能学会很多个。

机器人也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,还经过朋友们的帮助一起拿了计算机设计大赛国一,最开始是因为看不懂nonebot的开发文档,就自己借助ai写了一个能用的框架,其实本质上就是各种封装,模块化的Python结构,后来不断完善,更新了两次大版本,扩展了很多功能,现在已经融入到教务,群管等各种功能里了,成为了学校教务工具生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大三大四准备考研之后,似乎像以前的那种热情没有了,再也没有那种调试代码配置文档的热情和乐趣,已经被考研磨平了,每天都在考研。

25年备考考研上半年,其实一直在摸鱼写代码,考研课没认真学,上半年一直在写机器人功能,写了第三方教务系统,名为“曲奇教务”,受到了同学们的很多好评,打算暂时搁置了,在此期间了解了golang语言,用go语言重写了抢课脚本和逻辑,被go的性能深深吸引,准备考研之后彻底重构曲奇教务的前后端,一切都尽量自己写,不能过度依赖ai。上半年的摸鱼也因此产生了愧疚感,总感觉自己考研没认真,从暑假开始奋起直追,一直追考研进度,8月在人际关系上经历了一些小波折耽误了半个月多,后来逐渐恢复,继续考研。

写这篇文章就是感慨一下,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。现在快毕业了,生活被升学或工作压力充满了,再也体会不到大一大二那种深入钻研技术的乐趣,也因为ai的发展,大多数代码都不自己写了,甚至开发文档也不看了,没有了以前那种自己学习对乐趣,没有耐心了。现在想起大一大二那时候因为一个小bug就折腾一两个星期,感觉浪费了时间有点后悔,不过又想,正是因为这种一直钻研,才让我学到不少东西,虽然过程没什么实际很明显的学习反馈,但是培养了我的耐心和钻研能力。

另外我其实是CTF起步的,但是整个大学期间都没有怎么认真学习过CTF竞赛题目,大部分都在和开发打交道,我也不知道我的选择对不对,或许以后不会从事安全类工作了,或许会转向做开发,或许会重拾安全做安全类。

等考完研,再说吧,考成啥样还不知道呢,现在学的一坨

文章作者:W1ndys

文章链接:https://halo.blog.w1ndys.top//archives/v6Bam7Wr
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
评论